燕山:“冷门”里的机遇

人物介绍|PROFILE
燕山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 校友
北京首置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董事长
这次,燕山又要“重新”出发了。
Medical Mall,一次社会资本参与医疗业务的全新尝试,一种将地产开发商、零售商、医疗服务提供方和患者紧紧绑在一起的新业态。
不论是2017年全国首家试点——全程国际Medical Mall在杭州的落地,还是六年后的今天,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这都是一个太过新鲜且陌生的词。它在国内会如何发展,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却有很多待探索的问题和未知的风险等待着这条路上的创业者们。
提出做Medical Mall的想法后,周围涌来无数人的反对和质疑,但燕山决心挖出藏在风险里的机遇,决心要做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01
“冷门”的选择
当年,燕山报考中国人民大学,就读了在当时看来一个相对冷门的专业,成为环境经济学院的“黄埔一期生”。在磅礴向前的时代洪流中,一颗颗年轻的心被裹挟着,都渴望勇立潮头,这个吉林小伙,也同样怀揣着一颗不甘于“寂寞”的心,来到北京求学。
人民大学的环境经济学院虽为初设,但也是国家重点打造的前沿专业,是经济学和资源环境科学交叉形成的新兴学科。燕山大学时期的同班同学更是人才济济。四年磨砺,一朝分别,大家的毕业去向都很好,有的人进了发改委,有的人进入了行业重量级的智库团队,燕山则给自己打开了另一扇“冷门”,进入首创置业,投身地产行业。
地产行业当时还不是年轻人就业选择的“优先级”,外企更为热门。CBD的繁华、光鲜亮丽的人群,让毕业生们前赴后继。他调侃地形容自己当时的选择,就像是“落了草,混起了江湖”。
后来由于工作关系,燕山被外派到西安,考虑到未来的职业发展,工作之外也还有些时间,他见缝插针地在西安交大攻读了管理专业全日制研究生,潜心“经营”自己,静待花开。这段求学经历为燕山之后的职业生涯带来了很大的助力。
运气也好,机遇也罢,几年后,一个巨大的风口正等待着他。
02
“两条腿走路”
毕业进入首创的几年里,燕山一直在做传统地产业务,直到2015年,一个机会来了。
首创和中关村发展集团将联合建设一个专注在芯片设计细分领域的垂直园区,也就是现在位于永丰的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IC PARK),燕山作为首创派出的总经理参与项目的管理运营。自2018年正式开园至今,这个项目颇具经济效应,特别是去年,整体产值超400亿,占有着北京市60%的市场份额,作为可经营面积仅为15万平方米的中小型园区,IC PARK堪称国内园区单位面积产值的天花板。
基于这个项目的成功,在传统地产市场依然如火如荼的背景下,燕山毅然转身,全身心的投入到产业园区业务,担任首创置业产业版块的负责人。他说:“相比平平稳稳的生活,我更喜欢新的挑战,对学习新的东西有强烈的渴望”。
一样的事情从头干到尾,或许轻松,却满足不了一颗“逐浪”的心。

在当今社会激烈竞争的背景之下,不断跨界也难于保持很强的竞争力。燕山采用了“两条腿走路”的策略:一只脚牢牢踩着“传统优势”,就是资产管理业务——房子、空间、服务;而另一只脚向陌生领域不断地探索。于他而言,不论是科技、文化、还是未来更多的领域,通过给空间引入不同的产业内容,来创造全新的价值体系。
燕山形容产业园区所担任的角色,就像是足球俱乐部的经理,为每一位球员(企业、各类产业主体)提供一个施展的平台,并帮助他们不断进步,最终助其获得胜利。
在首创置业,燕山一待就是17年,十余年的深耕,靠着“两条腿走路”,不论做哪个版块,他这颗进击的“石子”,总能激起千层浪。
03
挺进民营医疗的“无人区”
2017年,在首创置业引入麦肯锡作为顾问开展5年战略规划项目的时候,燕山作为创新业务课题的牵头人,当时就已经意识到,任何产业都是有特定生命周期的,能做保持永久生命力的产业几乎是凤毛麟角。作为产业的承载主体,产业园区的兴衰也必然与产业内容的走势同命相连。
基于选择一个常青行业的动机,燕山最终选择了医疗健康赛道。在医疗行业里有句话说:“只要人还是碳基生物,这个产业就永远会存在。而且社会越进步,经济越发达,科技越先进,人类对于医疗的需求就越强烈。因为都想要活得更好”。
但医疗行业的门槛是出了名的高,选择哪一点切入,又称为下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正在犯难的时候,Medical Mall——一种设置在商业综合体内,具备商业购物功能,同时兼具中医、健康管理、医美、口腔等便捷的消费类医疗服务,涉及的投资方包括地产商、医疗机构、零售机构,这种新业态,径直走进了燕山的视野。
国家大力发展健康医疗产业,更有鼓励医生自由执业、多点执业、甚至兼职创业的政策出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私立医院、小型诊所,社会办医疗机构都处于加速期,Medical Mall这种“一站式就医”的集成模式,恰逢其时。燕山已经隐隐感受到了一种蓄势待发的力量。
04
Medical Mall 2.0模式
确定目标后,燕山带领团队针对Medical Mall的市场需求、经营特点、政策导向、发展趋势做了研究,多次赴国外考察学习,也与国内为数不多的几个Medical Mall运营先行者做了交流和大量的调研。
2021年,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光合健康荟正式亮相,成为北京首家共享医疗健康综合体。在国内Medical Mall的原有理念之上,燕山团队开创性地提出了“Medical Mall 2.0模式”,也就是在共享医疗概念的指导下,遵循资产管理传统的底层逻辑,为入驻的“诊所”提供专业且高品质的空间+专业且高品质的服务。

在燕山看来,Medical Mall的运营逻辑和之前做芯片设计园区别无二致,最根本的还是要找准客户是谁,了解他们的需求,调动资源去满足它。“两条腿走路”也一直是他在工作中秉持的方法论。虽然开了一个好头,但花开有时。Medical Mall在国内的发展道路依旧会是漫长而曲折的,燕山从一开始就意识到了这一点,直言到:“这个业务成与不成都是一个未知数,但如果成功了,肯定是一份可以让我干到退休的事业”。
从决定做的那一刻开始,反对声就不绝于耳,但勇敢者的心永不干涸,更敢于迎击新的挑战,在所有人都表示质疑的时候,他说:“这个领域确实有太多的问号没有被解答,但没有问号的时候也不需要我做什么了”。
05
迎战
在“冷门”的路上摸爬滚打过多年的燕山,似乎有种发现潜藏机遇的天赋,无惧新事物,大胆又稳妥。这一次,面对未知他同样选择了迎战。2022年,为了深入学习医疗健康领域的知识和成功经验,燕山重又开启了学习之路,成为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健康中国”项目第四期的学员。
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他用更为宏观的视角向每一位医疗从业人员了解这个行业的运行脉络和经济逻辑,就像他在做Medical Mall时所承担的角色一样,为每一个入驻的“诊所”提供好服务,而这前提便是了解他们所需。

对于现在的中国市场来说,不管是医疗的商业化,还是商业化的医疗,都处于蹒跚学步的阶段,尤其是在近10年间新医的改冲击下,市场暴露出了很多问题。但就是在问题的此消彼长中,医疗系统也在逐渐完善。要允许问题的存在,随着时间的发展,相信这些问题也必将被修正。
公立医疗与民营医疗的关系问题,一直是燕山思考的核心,他始终认为在国内,民营医疗有着一套独有的“游戏规则”,“公共福利需求的转移,必定是被挤出的,而不是溢出的。民营医疗最终要解决的就是那些基本保障之上的东西。社会办医的最终使命,就是称为公立医疗的有益补充”。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虽然Medical Mall现在只是初见模型,在未来的探索中仍会有着很多的问题与困难,危机意识在燕山心里也始终存在,但相信夙夜向前,永不懈怠的他,会再次破开这扇“冷门”,见到Medical Mall更为成熟的样子,他带领团队努力探索和实践的Medical Mall2.0模式,对于“自由”了的医生也将会是一种重要赋能。
end
总 策 划 | 王文泊
责 任 编 辑 | 李 昱
撰 稿 人 | 陈希希
◆ 欢迎关注商学院人物 ◆
点击下方图片 查看更多信息

点击下方图片 查看更多信息



欢迎关注商学院人物
讲述人物故事 传递商业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