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义:不当韭菜

 

人物介绍|PROFILE

 

袁义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 科创中国项目

阿尔法喵资本 董事长

 

袁义管理着年化收益率高达80%的大型基金(至臻一号),在全球1519只1亿美金以上的基金中收益率位列第一。荣登《广州市番禺区·胡润U30中国创业先锋》。或名或利,这些距离他放弃伯克利的offer,拿着研究生学费去炒股仅仅过去了8年时间。

 

30出头,袁义已经有了不菲的成绩,但他的生活却依旧简单。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不论是出席重要的颁奖典礼,还是在日常的私人场合,他永远穿着一身印有“不當韭菜”字样的黑色运动装。

 

 

01

 

 一入投资深似海,此学业是路人 

 

 

2014年,对于年仅23岁的袁义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在这之前,袁义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的心理学专业,GPA全校第一。本科毕业,他顺利拿到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硕博连读的offer,申请的专业是行为金融学——这门学科是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之中,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对于传统金融理论的创新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014年底,家里一次性给了袁义五十多万的学费,拿到这笔钱后,他却有了一个“不安分”的想法——“一个应届毕业生,通过炒股,两至三年赚三百万是有可能实现的,但要靠打工两三年赚到这么多钱,却难于登天。钱生钱要比劳动力生钱来得快,只有靠资本得利的方式才能真正赚到钱”。初生牛犊不怕虎,他放弃了伯克利的offer,把这笔钱全部投进股市,决定“赌”一把。2014年,恰逢股市风云突变,A股在当年的7月份上涨到了5187点,有股民调侃说“‘疯牛’来了,任谁也拦不住”。借着这股“牛气”,2015年初,袁义就把初始资金翻了2.4倍,挣到人生的第一桶金。拿着这笔钱,袁义一头扎进了金融圈儿,用他的话说就是“一入投资深似海,从此学业是路人”。

 

 

关于“钱生钱”的观念,也并非是他的一闪念。袁义出生于广州,父亲是公派到香港的工作,大学专业雷达机械,但相比于自己的本专业,袁爸最大的爱好却是搞投资,股票、外汇、期货都有所涉猎,加之当时有不小的套利空间,最终的收效非常可观。袁义自小成长在父亲的影响下,虽然年幼时还不懂得投资是怎么一回事,但也已经在耳濡目染中逐渐搭建起了自己的“投资理念”。

 

当下,“跟用户共享”最常见的模型就是积分制,每次消费积累积分,然后用积分换礼品。积分模型背后是一个存量思维,它是对用户过去购买行为的返佣和补偿,不过一个再勤奋的用户也拿不到因为他的勤奋行为而给这个公司带来的未来的可持续的增长的这部分红利。

 

02

 

 他的“短期主义”

 

从2014年初涉股市至今,袁义没有遇到什么“大风大浪”,一路高开,走得很稳。

 

2017年,算是他重构世界观的窗口期。那一年,碰上了股市动荡,在我们传统的观念和认知里,指数就代表着大多数股票。当年的上证指数上涨不少,甚至一年涨了十几个点,但也是在那一年,80%的股票却是下跌的。袁义回忆起那时自己的心理状态——“我发现原来的一些固有观念、常识和一些理论体系可能都错了”,也正是在这个世界观重构的窗口期,他的心里埋下了“短期主义”的种子。

 

“ 整个交易体系会变得更加‘短期主义’,因为它是可证伪的,如果得出的结论和我先前的假说不一致,我就可以把这把牌弃掉,我不一定要把把都赢,但我希望每一次输的时候都是小输,赢的时候可以小赢、中赢、大赢。

 

就像他印在衣服上的个人slogan一样,“不當韭菜”。

 

在谈到“未来”这个词的时候,不论是对事业还是对生活,袁义都没有过于遥远的畅想,他对自己的规划就立足于两三年之内。

 

“ 我从不搞长期主义,中间的变量太多了,长期主义是个很不真诚的东西,总是会被证伪,至少我的性格不合适,我做股票的时候很多是做短线的,做中短线可能拿一两个月就走了,所以我不想谈论太长期的事情,我的目标就是未来两年。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样的“洗脑”话术袁义是不认同的,“人都是会变的,10岁的想法,也许20岁就会觉得很幼稚了,到30岁又会觉得20岁的自己不成熟”,他更乐于做一些聚焦的东西。

 

基于这样的“短期主义”,袁义对于时间利用率的要求极为苛刻。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投注到了工作上,唯一的休闲活动是偶尔打打篮球。抛开睡觉休息的时间,他会把一天中可用的时间豁开许多份,这样就会清楚知道每天可以做多少事情,在这次拍摄前,他也和我们反复确认采访会占用几个小时。效率是袁义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注脚。

 

 

03

 

 不靠谱的“成功学” 

 

在做拍摄准备工作的时候,主持人和袁义闲聊,问他最近在看什么书,他有些腼腆地回答:

 

“ 跟着强哥看《孙子兵法》。

 

在与他接触的这些天里,袁义沉默、思考的时候更多,但每每开口,又会展露出生动有趣的另外一面。

 

 

像这样的“矛盾点”,在袁义身上似乎很常见。讨论起某个话题,他可以像历经世事的老者一样述说自己深沉而坚定的想法,可笑起来时却能像孩子一样简单、纯粹;他做着钱生钱的生意,却从未用财富给生活过多地赋能,追求的始终是一种极简主义;在台上演讲时他侃侃而谈,生活里却内敛含蓄……这些矛盾点,就像是他的正负两极,形成了独属于他的一种磁场。

 

谈到成功学,他说“我觉得其实大家都戴着后视镜,因为后来在金融领域成功了,我们就试图往前回溯,觉得每一个果都是当时种下的因。”这个90后的基金经理,打心底里认为,成功学是不靠谱的。

 

“ 这个世界很复杂,不是像什么牛顿力学,掌握了一个规律,往里边代数就可以把题解出来。所以对我来说,就是要珍惜当下。

 

关于如何走向成功,袁义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论——“最简单的,实现共赢”,这是他做事的底层逻辑,对于智商和情商,在工作中,他更看重后者。

 

“ 搞投资,大家可能觉得智商更重要一些,但我觉得在投资这个相对比较靠智商的领域,还是情商的权重更高,它决定你的成就高低。你要用什么方式让别人相信你?你是否能找到高质量的平台或高质量的合作伙伴?在整个过程中,你怎样给别人正反馈和信心,这个其实很关键。

 

袁义认为商业转化的逻辑无非分四个维度,“最前端是流量,通过更大的流量平台,可以认识到更多潜在的合作伙伴。第二个维度是转化率,个人形象好,情商比较高,或者有声望、口碑好,转化率就会高。第三个是客单价,如果影响圈不是特别大,转化率也不是特别高,但通过高客单价,也能保证收入不会低。最后就是转化率,复购率其实在不同行业是不太一样的,比如食品开发和投资就大为不同”。袁义的目标是极为明确的,他常挂在嘴边的话是“务实一点,就是少干活多赚钱”,当然,这是在共赢的基础上。

 

04

 

 90后基金经理的“财富论”

 

 

在采访中,聊到了关于一个30出头的年轻人管理着几十亿资产的感受,袁义只用了四个字回答这个问题,“惟手熟尔”。于他而言,很多东西不过是熟悉了而已,现在工作时的心情和初次炒股时的心情并无二致,他一直都是全情投入的。“投资对我来说就像打游戏一样,无非是刷到星耀还是王者,所以我可能更注重自主权利和情绪平和稳定”,当遇到不可控的情况时,他也会做战略性的放弃,没有纠结与犹豫,没有妄念,或许这是对其他合作伙伴更为负责的一种态度。

 

 

如果从五年、十年的维度去衡量一个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成功,袁义觉得有两个核心能力最为重要,一是判断时间节点的能力,第二是在时间节点给客户“带节奏”的能力。“择时”很关键,袁义调侃道,“不以买入为目的的卖出就是耍流氓,不以卖出为前提的买入也是耍流氓”。在“带节奏”方面,袁义既相信科学,同时又时刻保持着质疑的态度,

 

“ 科学对这个世界的解释只有4%,很多时候大家习惯了用所谓科学的方法,比如试图用统计学总结出一个规律去解决某种问题。但事实是,用这种方法的人通常很难赚到钱。可能在某个阶段,这个规律会特别好用,但是当特定阶段的市场环境博弈结构变了,就要不断寻找新的逻辑。一旦某个规律被证伪,就应当赶快把它抛弃掉。

 

 

“人生架设在更长远的时间线上,无法掌控的东西太多,变数也太多”。袁义从未左顾右盼,他坚信只有把“今天”的二十四小时过好,才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东西。

 

 

end

 

 

总   策   划 | 王文泊

责 任 编 辑 | 李   昱

撰   稿   人 | 陈希希

 

 

◆  欢迎关注商学院人物  ◆

 

 

 点击下方图片  查看更多信息 

 

 

 

 点击下方图片  查看更多信息 

 

 

  欢迎关注商学院人物

 

 
 

讲述人物故事 传递商业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