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强:要做就做难的事情

 

人物介绍|PROFILE

 

黄强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 科创中国项目

苏州博思得电气有限公司 董事长

 

“成为一家世界级的隐形冠军企业”,从2015年黄强就给博思得定下了这个目标。八年间,从零,到生产出一系列打破进口垄断、实现国产替代的高性能产品,行业翘楚却低调专注的气质正在这家企业身上慢慢显现。在黄强的带领下,博思得正朝着最初的目标一路狂奔。

 

01

 

 从技术到营销,为创业铺路 

 

谈起最初的选择,黄强觉得一切都是水到渠成。1998年的夏天,18岁的黄强一个人离开老家安徽合肥,站在了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大门,开启四年高分子材料方向的学习生活。

 

上海交大是中国最早建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高校之一,在这里,黄强在顶尖教授专家的带领下,畅游在最前沿的学科知识海洋中,为自己在技术这条路上的摸索迈出了稳稳当当的第一步。毕业后,他进入了一家世界500强外资企业,也是北美和南美洲最大的工业气体供应商。

 

那是一段飞速的成长期。在跟着一位行业资深专家学习大半年后,黄强就开始独立负责项目了。在上海张江工厂的设备改造项目中,他独自完成了设计,并负责招标、施工监督,独立完成测试和验收;他负责的江苏昆山改造氦气储存和设计损耗回收装置项目,大大降低了氦的损失;在南京梅山二期接手一整套美国系统,奋战两个月摸索出标准工况,形成完整的验收报告,黄强奔走在各个城市,从初入行的小白慢慢蜕变成游刃有余的熟手。

 

在日复一日地对着电脑、图纸和设备埋头苦干的工作中,黄强开始察觉到他想要的不止这些。

 

2004年,被商业世界吸引着的黄强,告别这家外资企业,摇身一变,做起了销售。在外企工作中训练出的系统性、框架性思维和综合素养,自然而然地把他推到了国际营销的岗位上,一做就是十年。从幕后走向台前,国际营销给了黄强全球一线的视野,也带给他强烈的冲击和震撼。世界顶级公司的产品、设备和其生产经营中颠覆性的创新思维,都深深地烙印在黄强心中。

 

2012年特斯拉交流

 

2014年,黄强为公司在德国建立了海外分公司,经历了选址、设备购买、人员招聘,项目结束,公司希望他能留在德国,管理欧洲工厂。然而,此时他回国创业的想法也渐趋强烈,而留在海外至少又是五年。

 

“是选择德国安逸的生活,还是回去冒险?”再三思考后,黄强收拾好行李,订下回国的机票。

 

德国建厂选址

 

02

 

 博思得,朝世界级隐形冠军出发 

 

关于创业,一个做消费类电源产品的朋友给了黄强启发。

 

很多情况下,标准220V交流电无法直接用于手机、电脑、家用电器等设备,大多需要经过电力电子技术转换,如电脑供电通常是将220伏交流电转换为18-20伏直流电。在帮朋友做市场推广的时候,黄强发现,在国外,把通过电力电子技术转化过的电源应用到设备的比例,比国内高很多。

 

那要从哪个方向入手呢?黄强说,“要做就要做难的事情”。在德国的所见所闻让他立下了目标——打造一家世界级的隐形冠军企业,它无需被所有人了解和关注,但在行业内,却是绝对的焦点和赢家。

 

在黄强看来,能够承载“世界级隐形冠军企业”的行业需要具备这样几个特点。首先,它应当有一定的门槛,其次它要有巨大的需求。而从创业条件的角度,它最好是一个被外资品牌垄断的领域。纵观国内市场,黄强渐渐锚定了医疗方向——有足够的技术难度和严格的法规门槛,同时,它也是一个永远伴随人类发展、永不磨灭、有广泛需求的行业。

 

最重要的是,当许多行业的国产品牌逐渐崛起,如家电、IT、汽车,纷纷实现国产替代,医院里的高端医疗检测设备至今却仍有90%以上依赖进口,其中大部分被通用电气、飞利浦、西门子三大海外巨头垄断。进口垄断的结果是医院不得不支付高昂的进口费和维护费,导致患者的检测费用也被一并拉高。

 

 

 

2015年2月,博思得诞生了。

 

黄强明白,一台大型的医疗影像设备是极其复杂的,数万枚零件,横跨数个学科,包含了不计其数的专利,有着相当高的技术门槛。此外,由于长期被外资垄断,国内缺乏相关的技术人才,行业发展滞缓,几乎处于刚起步的阶段。

 

对一家民营企业而言,独自制造出如此高精密设备的核心部件的难度极大,更难的是,还要和技术、市场都已非常成熟的国际品牌较量,拿出值得被选择的优势。

 

细细思索后,黄强冷静下来,决心知难而进。在他看来,“越是被外资垄断,就说明越需要国产化。那么产品成功的话,就有巨大的替代的机会。”他把这道难题细细拆开,终于找到了解法——从各个学科领域挖来人才,硬件、软件算法、高压绝缘、散热技术、材料......找到懂基础原理的各领域带头人后,大家一起实现技术突破,最后再进行汇总。

 

为了搭建起这样一支团队,黄强挨个给目标人选打电话,而绝大部分人在面临不确定性和风险时,自然都会选择拒绝。“招进来一个博士时,其实在这之前已经联系了数十个博士。有了第一个才有了第二个,就这么一点点地积累起来。”

 

破晓前的天幕最黑暗。初创型的研发团队,没有资本的青睐,也看不到明确的未来,唯一能做的就是埋头钻研,然后耐心等待。在这个过程中,黄强投入了工作以来的所有积蓄,又跟亲友借钱,但有时还是会徘徊在发不起工资的边缘。

 

事实证明黄强的思路是正确的。仅仅耗时三年,博思得就交出了答卷。在第一款产品成型之后的几年内,几十款产品陆续面世。博思得的研发和生产速度一度快到让客户感慨“你们像是在变魔术。”

 

03

 

 八年,足以成就一些辉煌 

 

 

博思得让人惊艳的绝不只有速度。黄强要求公司推出的每一个产品,都必须是爆款。

 

获得客户认可是一个用实力去征服的过程。黄强也曾遇到过看不起博思得产品的客户。当客户技术人员在上级的要求下不得不去完成博思得产品的测试任务时,脸上的表情是不屑一顾的。但当他打开机器时,情不自禁地眼睛一亮,对黄强说,“你们这个产品,设计得很有特点啊。”

 

“遇到欣赏的产品还是会心动,这是很多做技术人的特点。”黄强笑道。

 

当前,博思得共有员工160多人,研发人员占比超过三分之一,硕博学历超过50%,是绝对的技术驱动型企业。黄强非常重视研发,每年大部分资金都投入到了研发中,在管理研发团队上也有自己的心得。

 

研发重在“研”,研的过程一定会犯错。对企业而言,犯错意味着经费的燃烧、周期的延长。但如果过于强调避免犯错,研究者很可能放慢研究速度,投入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导致整体效率降低,或者不敢创新,遵循旧路。如何对待犯错,是老板需要思考的问题。

 

黄强一直在提醒自己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既要给研发团队充分的犯错空间和自由,同时也要建立失效分析和记录机制以及完善设计规范,最大限度地减少低级、重复的错误。在博思得内部,已经有了这么一个“错题本”,有了它,技术人员曾经犯过的错误,就会同步给其他平行岗位的人员,以后新来的人员也会通过设计规范和“错题本”来学习并且绕过。

 

 

从最初的三年艰难时光到现在,这种迎难而上、不断学习的基因就深深植根于博思得团队。作为团队的掌舵人,黄强这些年来从未停止学习。交大毕业后,他先后在南京大学管理学院、西郊利物浦大学国际商学院、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深造,去年七月份,他又开始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的博士项目。

 

八年走来,从籍籍无名到成为很多领域第一家打入高端客户的公司,在乳腺X光高压发生器、高端便携X光机、CT大功率高压发生器等领域打破进口垄断、实现国产替代,拿下众多国际知名客户,并且帮助国家起草了好几个高压发生器行业标准,牵头了多个国家级的项目,申请了一百多个专利。博思得在短短的时间内已经成就了诸多辉煌。在它身上,专注、专业等世界级隐形冠军企业的品质正在慢慢浮现。

 

前段时间,某知名医疗公司事业部总经理慕名从德国来博思得参观交流。疫情放开后,这是他第一次来到中国。听团队一一介绍完产品,这位总经理毫不掩饰热情和喜爱,对博思得连声赞叹。黄强也不掩饰心中的自豪,“有些指标可能全球只有一两家能做到,我们就是其中之一;有些指标全球可能只有一家能做到,我们就是那一家。”

 

 

 

 

end

 

 

总   策   划 | 王文泊

责 任 编 辑 | 李   昱

撰   稿   人 | 孙铭怡

 

 

◆  欢迎关注商学院人物  ◆

 

 

 点击下方图片  查看更多信息 

 

 

 

  更多商学院人物  

 

 
 

  欢迎关注商学院人物

 

 
 

讲述人物故事 传递商业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