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娣 : 伴行中国核医学二十年

 

人物介绍|PROFILE

 

刘爱娣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 校友

华克医疗 董事长

 

刘爱娣入局医疗辐射防护,用近二十年从荒地中垦出春天。几多波折的华克医疗,这次在疫情后一片颓势的市场环境中,不跌反涨,同比疫情前增长超过六成,这个数字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和惊喜。而对于这个结果,创始人刘爱娣只是平和地笑笑,“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01

 

 意外闯入的无人区 

 

出生在福建武夷山的一个茶农家庭,刘爱娣曾经也和周围所有人一样,对于工作的最大想象就是进国企,稳稳当当地谋个生计。而当她毕业后如愿进入当地工资最高的单位——南平纺织厂,却发现一切并不如自己所愿。

 

关掉想象的“滤镜”,现实生活呈现出它本真的样貌。纺织厂里,三班倒的工作制、辛苦又重复的体力劳动,在刘爱娣眼里,除了徒劳地消磨时间、消耗生命,看不到别的意义和盼头。她站在女工们忙碌的身影之间,听着车间里嘈杂的机器运转声,隐隐觉得,自己的人生不该是眼前这个样子。

 

在家人的不理解和无奈叹息中,还没过六个月的实习期,她就“跑路”了,一个人拖着行李离开了家乡。没有钱,没有资源,没有人脉,刘爱娣辗转在厦门、广东、天津等地,漂泊许久,却始终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直至到了北京,才彻底改变了自己接下来数十年的人生轨迹。

 

 

在北京,刘爱娣最初从事自动门代理贸易,后逐步创立自有品牌,成立小型加工厂。在这个过程中,她的业务从商用逐渐拓展到医疗领域,跟医生、专家的沟通越来越频繁。机会的到来是偶然的,在一次拜访中,她注意到核医学科的专家正在亲自动手制作防护用品。聊天之后才知道,由于核医学科使用放射性药物检查和治疗,而电离辐射对人体有害,作为当时的小众医学专业,加工复杂、成本高、数量少的核医学防护产品,很少有厂家愿意投入人力物力去研发生产,于是核医学专家只好亲力亲为,不仅当医学专家,还要当技术工人。

 

刘爱娣想到,既然自己有工厂和专业技术人员,为什么不减轻一点医学专家的负担,让他们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呢?对于公司而言虽然只是举手之劳,但却能解决核医学医生面临的大困难。然而等到她真正进入行业,才发现核医学防护的复杂性,需要考虑的产品不是一两件,而是一整个系列。

 

刘爱娣仔细观察过科室的情况——没有现成设备,老专家们就自己亲手熔铅、加工;没有用于同位素药物分装的通风橱,就自己购买铅砖垒起防护“围栏”;没有合格的防护门,就在木门、墙面上自己固定铅板;放射性药物操作空间没有通风设施,就因陋就简安装抽油烟机。

 

 

在上世纪末,这个领域几乎可以用原始一词来形容——起步晚,重视度低,知识、技术和经验不足,资金和人才稀缺。不仅是公众,甚至连医学领域其他专业的工作者对核医学的作用和价值都知之甚少。专业人员不了解、工作条件差、公众谈核色变......种种原因劝退了不少希望投身于核医学专业的热血青年。要想推动国内核医学的发展,就得首先让核医学工作人员能够安心、放心地在安全的空间内工作。

在国内核医学的原始年代,刘爱娣几乎是和最早期的这批核医学专家们一起,一点一点讨论需求,一步一步把设备做出来。

 

伴随着核医学设备国产化的浪潮,她最终带领着华克成为了站在前沿的领军角色。 

 

 

02

 

 关关难过关关过 

 

 

虽然今天的华克已经在业内颇负盛名,但这条路并不是始终畅通无阻。

 

当企业的发展遇到大大小小的节点,往往是对企业主眼界与谋略的考验。自从刘爱娣与丈夫共同创立华克以来,乘着行业大趋势的东风,一路还算顺利。而现在回想起来,华克在2016年新三板上市之后,她就察觉到两人之间分歧的存在。

 

之后的几年里,刘爱娣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是事业还是生活,两人终究无法肩并肩同行。2018年底,在带领团队做完全年总结和规划后,她离开公司,南下广州。

 

那时,她相信华克只是需要一个决断,确定了掌舵者,就没有太大的忧虑了。于是,决定离开后,她彻底不再过问公司的事务,带着女儿专心在广州过自己的生活。

 

察觉出不对劲是在2019年底疫情爆发后。刘爱娣从照片里看到公司要去雷神山支援,而团队的口罩五花八门,猜测也许是口罩紧缺。于是,她拨通公司行政人员的电话,了解之后才知道,当时的公司,不仅仅是缺口罩,就连内务已经乱成一团,公司无人决策,一线员工只能干着急。遇到问题,公司各个层级都相互推诿,员工怨言不断。

 

这一年的各种“折腾”已经让公司陷入管理和债务的双重危机。她意识到华克这次是真的摇摇欲坠了,而自己重新回去可能是华克的唯一出路。于是,她扛下了所有的债务,重返公司。刘爱娣很清楚,从创立至今,她亲自轮过每一个岗位,没有人比她更熟悉这家公司。

 

 

2020年4月,刘爱娣回来了。

 

面对一地鸡毛,她决心重振士气。第一步就是治疗制度、人员的沉疴顽疾。回归之初,她就雷厉风行地调整公司高层管理人员。

 

对任何企业而言,高层管理人员都极其关键。相关的调整意味着什么,刘爱娣非常清楚。但她更清楚的是,华克这一年来已经顽疾太深,要救华克,首先要调整的就是人浮于事的管理方式,留下真正实干的人。

 

不出所料,在调整高管团队的过程中,刘爱娣受到了极强的阻力。对方要么仗着资历耍威风,要么顾左右而言他,要么偷偷使绊子。在部分人员的调整过程中,甚至还遇到被威胁、纠缠、辱骂、造谣的事件,让刘爱娣心力交瘁。“先反对,又卖好,让各种人来求情,不停打电话,闹自杀,要起诉,没完没了”。

 

对于这两年的生活,刘爱娣笑到“比电视剧还精彩”。这句调侃的背后,是她一个人扛下了旁人难以想象的压力,艰难地把华克扶回了正轨。

 

03

 

 前路漫漫亦灿灿 

 

 

大刀阔斧的改革为华克刮骨疗伤,使其能够健康地发展。但刘爱娣所经历的一切,旁观者难知全貌,加上在改革过程中碰了不少人的“蛋糕”,关于她的流言蜚语从没有停过。她无暇理会,“时间可以证明一切”。对待工作一丝不苟、脚踏实地、认真负责的态度,刘爱娣始终没有改变,在朋友和长辈眼里,她仍然是那个绝对靠谱的合作伙伴。

 

这样的“实在”与“真心”换来的也是对方的真诚相交。刘爱娣不会说好话,也不懂得讨巧,她最无奈的是自己从来不被投资人待见,“他们在心里会打五折,但我这本来就不多,再打折就什么都没了”,所以干脆就不见投资人了。但是,客户交到手里的项目,她绝不负人所托。

 

也正因此,刘爱娣与很多客户都建立了长期合作的信任关系。不少医学专家平时给大家讲课时,直接用华克的产品进行演示,甚至在PPT页面加上还保留着华克的logo。刘爱娣还告诉我们,论坛会议时,多位院长讲到防护的重要性,毫不避讳地说“我们医院就是用的华克,挺好的”。对这些愿意鼎力相助、坦诚相交的专家和朋友,刘爱娣非常感激。

 

或许正是出于这些始终如一的品质,华克才能在去年实现逆势增长。在宏观环境低迷、整个市场都“没钱”的情况下,业务依然比前年增长了33%。而如果把三年疫情作为一个周期,同比疫情之前则增长超过60%。看到这个结果时,连刘爱娣本人也大吃一惊。

 

 

在核医学行业待了二十多年,刘爱娣早已熟悉这里的一切,并深深关切着它的未来。她明白,人才的稀缺一直都是这个小众医学领域根深蒂固的问题,因此,她希望自己能在科普上“做一些微薄的贡献”。华克在江苏省昆山市的生产基地不计投入地设立了核医疗展厅,目前展厅已经成为昆山市的核医疗科普基地,未来也将作为与苏州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普项目承接单位。

 

不仅如此,作为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的战略合作单位,华克还积极参与了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专业虚拟教研室的建设,并参与了面向专业本科生的教学工作。刘爱娣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能够让大众更加了解核医疗,还能同时推动专业领域人才的培养,最终让公众都受益于核医学的发展。

 

 

在行业发展趋势上,刘爱娣也有非常敏锐的洞察。在2018年离开公司之前,她就想过做一些新产品的研发,只是思路不清晰,也没有资源。于是在离开公司的一年中,除了休养生息、调整状态,刘爱娣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研发层面,搭建起了装配式、智能化、机器人三种产品的雏形和框架,并在重新回来后投入了生产运用,还出了不少相关标准。

 

近几年来,疫情的蔓延加深了人们对医疗、健康领域的关注,也让医疗相关的行业得到市场的更多青睐。虽然对于核医学这样一个非常小众的医疗行业来说,短期内的发展速度仍旧是缓慢的,但在新一波的市场浪潮来临时,刘爱娣相信,华克会是始终在场的见证者。

 

 

 

end

 

 

总   策   划 | 王文泊

责 任 编 辑 | 李   昱

撰   稿   人 | 孙铭怡

 

 

◆  欢迎关注商学院人物  ◆

 

 

 点击下方图片  查看更多信息 

 

 

 

 点击下方图片  查看更多信息 

 

 

  欢迎关注商学院人物

 

 
 

讲述人物故事 传递商业观点